实践证明,做大做强“三港一平台”,是提升浙江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。
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、先导性、服务性产业,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主体。
近年来,浙江坚持做大做强“三港一平台”,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。通过“平台”建设,有效促进了“三港”配套衔接、协同发展,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益;依托“三港”发展,有力支撑了平台做大做强、做实做久,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化服务“软硬件”同步提升,打造“海陆空”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为服务国家战略,推进“两美”建设提供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保障。
习在浙江工作时指出,“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?在海上!”“浙江有什么可以做成全世界和全国之最的?只有港口,港口可以发展成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。”
以此为统领,我们着眼扩大浙江海洋资源优势,积极推动“海港”物流发展,坚持规划引领,围绕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,认真落实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要求,先后编制沿海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口集疏运、港区布局等专项规划,形成层次分明、内容全面、功能清晰、相互配套的规划体系。
突出龙头带动,按照规划、建设、品牌、管理“四统一”要求,全力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。目前,宁波—舟山港已成为我国大型集装箱转运基地,大宗战略物资中转储备基地和临港产业基地,对内承担全国原油进口总量1/3、铁矿石进口总量1/8;对外开通国际航线亿吨,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945万标箱(同比增12%),增速全国领先。
强化服务支撑,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、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、金融和信息支撑服务系统“三位一体”港航物流服务体系,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、舟山跨海大桥等世界级大桥和全国首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虾峙门口外航道等重大项目,形成辐射浙江全省、中西部地区及长江沿线的集疏运网络。积极发展大宗商品交易,2014年宁波、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完成大宗商品交易额2万亿元,同比接近翻番。
优化运输结构,大力发展多式联运,2014年我省江海联运总量超过2亿吨,开通宁波至国内17个城市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,集装箱运量从2009年0.17万标箱跃升至13.5万标箱。发布国内首个船舶交易指数,全省海运运力达到2000万载重吨,居全国首位,特种船舶、万吨级船舶占比大幅提升,从2007年65%升至目前90%。
以义乌“国际陆港城市”、杭州传化“公路港”为示范,着力推进“陆港”物流发展
浙江地处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,毗邻上海这个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中心,如何更好发挥战略区位优势,进一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。
同时,我省又是经济大省、外贸大省、市场大省,块状产业特色明显、商贸流通领域需求巨大,“陆港”物流发展的支撑作用尤为显著。
为此,我们着力加快物流园区网络布局,通过部省共建、省县共建,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.2亿元,在全省重点加快68个物流园区建设,带动306个物流基地发展,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、物流中心为骨干、配送中心为基础的网络布局,入驻企业高达8800余家。
充分发挥杭州传化、宁波梅山、绍兴柯桥、嘉兴、义乌五大园区示范引领作用,义乌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正式列为“国际陆港”城市,规划建设集快递物流集聚中心、铁路物流中心、电子商务园区为一体的国际陆港物流园区;开通“义新欧”铁路集装箱班列、义乌—北仑海铁联运线路。
培育龙头示范企业,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200万元,培育省级龙头物流企业17家、市级117家,重点推广以杭州传化为代表的“平台型”整合、玉环陆通为代表的“资产型”整合、宁波“四方”为代表的“信息化”整合等12个资源整合示范经验,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430余家,居全国首位。
统筹城乡物流发展,实施景宁、松阳等8个农村物流试点,总结推广四种配送模式,即交通邮政合作模式,利用村邮站开展分销配送,实现货物到村到户;小件快运模式,利用农村客运班线开展快件运输,业务覆盖80%乡镇;物流和商业联盟模式,将物流配送与商业连锁经营相结合,建立城乡商贸综合物流连锁经营网;农村客货运一体站模式,整合农村客运站、运管站等公共资源,建成全省300个农村货运站。
近年来,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,社会运输需求逐步向品质化、个性化、多样化转变,这为航空运输和“空港”物流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为此,我们加强顶层设计,2011年部省签署《会谈纪要》,加快建设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龙头,宁波、温州机场为骨干,台州、义乌、舟山、衢州机场为支撑的浙江民用机场体系。以此为契机,我们先后开展大航空建设、航空信息服务、客货运网络等一系列前瞻性研究,颁布《浙江省民用机场管理办法》,编制《浙江省通用机场发展规划》。
扩大运输规模,先后建成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、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等重点项目,加快推进宁波机场三期扩建、温州机场新航站楼及附属工程建设。目前全省机场设计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600万人次,停机位181个,开通国内外航线年民航运输旅客吞吐量、货邮吞吐量、航班起降架次分别达4131万人次、56万吨、36万架次,同比分别增12.7%、11.1%、10.3%,增幅全国居前,相比2007年实现总量翻番。
优化物流服务,推进杭州机场物流园区一期、宁波机场空港物流园区和温州机场货运区建设,提升空港物流发展硬件水平。引进联邦快递、顺丰集团、申通和圆通等运输物流企业,组建浙江长龙航空公司,并以杭州为基地开展全货机航空运输服务。建成杭州机场物流信息平台,实现2家货代单位、18家航空公司数据互联互通。
当前,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发展,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。浙江交通牢固树立互联网时代“企业要创造市场,政府要创新服务”理念,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,全力“做大、做实、做强、做久”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。
平台自2007年启动以来,短短数年实现从省内、国内到国际的跨越式发展。2014年,平台建设被列入国务院《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》。
重点推进全国基础交换网络和标准体系建设,正式发布国家“物流信息交互标准2014版”,填补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的全国空白,建成1个根服务器和11个交换服务器,实现了全国联网和跨境电商物流的拓展。
广泛开展互联应用,与宁波港、传化集团等10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实现中日韩三国17个港口、萧山机场、2个海关监管区、20个大型物流信息平台、23个重点物流园区互联互通,服务中小企业35万余家,日信息交换量最高达200余万条,年服务物流货值3万多亿元,平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显现。
深化国际交流合作,实施亚洲开发银行平台技术援助项目,推进联合国亚太经社会“区域性物流信息共享项目”,深入开展与欧盟等技术交流合作。天殇团队QQ:646004